本課程教學內容為探索老化、專業關照與發現相關議題並思考創新的解決方案,課程著重學生在日常生活經驗與醫療照護場景中能觀看與省思自身與親人、長者之間的關係、互動現象。
課程資訊
︳授課時間:
105學年度第2學期 每週四 7.8 節
︳授課地點:
國立陽明大學 護理 418 教室
︳授課教師:
許樹珍 / 國立陽明大學 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 教授
︳邀請之校外專家學者:
陳登武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 院長
楊純鑾 / 三軍總醫院精神科 護理師
授課對象 |
大學部學生 |
授課學生總人數 |
20 人 |
學分數/總時數 |
2學分 / 36小時 |
必/選修 |
博雅通識 |
課程說明
|課程目標
本課程主要以人生活生命歷程去觀看和分析其在家庭內接受關懷照顧及給予關懷照顧的關係,也期待將這樣的思維推展到與社區和社會他人的互動,家庭及社會中置身所在進行反思和實踐行動。
課程採多元開放及多重對話的方式,以大班和小組方式討論老化、失智在家庭、社會之相關議題,同時鼓勵其培養相關的人文思維與倫理關懷之素養與行動,並透過對於議題的了解,小組共同延伸創新的解決方案。
修習本課程後,學生應能具體實踐以下目標:
● 觀察和探索老人日常生活的自理及家庭照顧之現象
● 思考高齡化的社會心理議題、生命階段之發展特色與生活上的相關適應
● 描述及探索自身和家庭照護與受照護間的關係和反身實踐的可能
● 增加對於高齡及長期照護議題的興趣
● 察覺生活中長者可能面臨的困境及思考解決方案並實踐
|課程概述
課程內容為探索老化、專業關照與發現相關議題並思考創新的解決方案,著重學生在日常生活經驗與醫療照護場景中能觀看與省思自身與親人、長者之間的關係、互動現象。課程中將涵蓋高齡醫學、長期照護、文學藝術、高齡產業等幫助學生從多元的角度,深化其對老化失智在社會中可能的觀感、處境與行動之認知,並透過撰寫自我生命成長軌跡地圖、訪問家中長輩等作業,給予學生探索及描述自身成長與照護之人我關係,以增加倫理關照反身實踐之可能性。
【奶奶的生命故事書】
生科三 王嘉會
將生命故事書做成像廣告冊子,敘述了奶奶的一生,以及和奶奶的點點滴滴,希望可以將這個小冊子送給奶奶。
【生命故事書】
醫放一 陳曼芹
我是用卡片的方式呈現的,My Time Zone是由艾利克森的人格成長階段區分的,在位發現的情況下,也許我們都有不同時其所面臨的衝突,我的生命翻了一頁又一頁,但他們之間的關係不是一個由時間延長的直線,而是翻開下一面時,永遠不知道會遇見的是幾歲的陳曼芹。
【自我生命拼圖與計畫】
醫放一 李繼仁
我的生命故事是在描述有關我過去、現在的變化及對未來的想像。也希望在我老的時候,要每天對自己說三聲 : 自己是有用的人、想著如何回饋這個社會、努力營造和睦相處的大家庭、並且讓這一生不留遺憾!!!
學生的話
「很感謝這次生命拼圖製作,讓我有機會仔細地回憶我這近二十年的人生回憶。
這次雖然不是第一次回憶過去,但卻是我近年來第一次仔細思考這些過去之事對今日的我有何影響,並再度以我今日所持的價值觀來重新詮釋這些歷程。
希望我今後能借鏡這些回憶與經驗,思考未來的方向,並勇於接受未來的各種挑戰,於未來繼續創造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

同學們的生命故事書分享

期末成果展

學生作品-生命故事書/生命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