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整合:心智哲學與認知神經科學

課程將帶給學生兩個基礎的人文與科學學科—「心智哲學」與「認知神經科學」。心智哲學是從分析哲學的角度來探討心靈與認知現象的學門。認知神經科學則是以跨領域的理論架構與研究法,其中包含心理學、認知心理學、電腦科學與神經科學等,來研究人類心智歷程與大腦活動的生理與認知基礎。

課程資訊

授課教師

嚴如玉 / 心智哲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張立鴻 / 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林映彤 / 心智哲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授課助教

楊凱仲 / 心智哲學研究所碩士生
劉士豪 / 心智哲學研究所碩士生

授課對象

大學部學生、研究生學生

授課學生總人數

54人

學分數/總時數

大學部:2學分 / 36小時

研究所:3學分 / 54小時

課程說明

課程概述

課程將教授學生兩個基礎的人文與科學學科—「心智哲學」與「認知神經科學」。心智哲學是從分析哲學的角度來探討心靈與認知現象的學門。認知神經科學則是以跨領域的理論架構與研究法,其中包含心理學、認知心理學、電腦科學與神經科學等,來研究人類心智歷程與大腦活動的生理與認知基礎。

|課程成果競賽與發表會

修課學生將有資格以期末報告參加成果競賽,評審將擇優選出數名並頒發獎狀及獎金。得獎者得把作品製成壁報,進行成果發表,並於104學年第2學期舉行成果發表會。

? 課程回顧:

學生成果集

此跨域課程的目的,在於教導學生與心智相關的兩個基礎學科—心智哲學與認知神經科學—的基本知識,並在跨領域授課教師的引導下,習得如何將兩個領域的概念架構與方法學加以整合。

期末安排學生針對認知神經科學上重要的研究成果,進行探討與發表。從學生的報告中,可見此課程的設計確實達到預期的成果,學生展現出優秀的批判分析能力,包括對於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理解程度、分析研究架構的能力、探討研究背後之心靈哲學立場之精準度、以個人觀點批判的能力。這些能力將有助於了解高齡相關議題,以及高齡創意認知增強應用。

【Navigation-related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hippocampi of taxi drivers 】

系級:醫學一
姓名:周展加

【Episodic memory and event construction in aging (and amnesia)】

系級:醫學一
姓名:劉博鈞

【SLEEP-DEPENDENT MOTOR MEMORY PLASTICITY IN THE HUMAN BRAIN 】

系級:醫學一
姓名:廖信評

 

【Patients with hippocampal amnesia cannot imagine new experience 】

系級:生科二
姓名:張曉萱

【Changes in grey matter induced by training 】

系級:生科四
姓名:林思宇

|老師的話

由於這是跨領域教師首次開課,在不同領域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需要較多時間。但經過此課程,教師漸漸熟悉相關領域,教師之間也逐漸產生合作的默契。此課程初始的目的是希望透過心智哲學的探討,訓練學生對於科學研究的反思能力,為整個系列課程的基礎,但與高齡議題沒有非常密切的關連。未來將針對這門課程進行內容和定位上的修改,扣緊高齡與認知兩大主題,以利於培養連續性參與計畫課程的學生。

|學生的話

「老師們都很為同學們著想!而且都很有彈性的在規劃課程內容。」

「老師備課非常認真內容很扎實。」

「內容精彩。」

「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和哲學上的重大課題。」

「是可以學得到東西的好課,很喜歡這堂課的教學和課堂運作型態。」

「老師教很好。」

「能同時學到兩個領域,並對於撰寫論文方法有初步認識。」

「老師上課輕鬆活潑,內容豐富精采。」

「可以學到很多認知神經方面的知識,老師們人都很好。」

「跨界整合的思維模式。」